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相传灶老爷是天上的一位神仙,是负责掌管饮食的,人们祭拜灶老爷,祈求他保佑来年全家衣食无忧,这是中华儿女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愿。来看看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
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1
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
相信大家在祭拜灶王爷的时候,对很多习俗是一知半解的,比如给灶王爷烧香,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那么可以给灶王爷烧三柱香吗?其实是可以的。每次上三支香为宜。
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
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大家记住给神仙烧香就是烧三支,给鬼烧香是四支,大家不要拿错了。
祭灶的贡品有什么
祭灶的时候,除了要给灶王爷烧香外,还要准备贡品。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
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不过也有传说,说喜欢吃糖的不是灶王爷,而是灶奶奶,糖是给她老人家的。
灶王爷摆放的位置
祭灶的时候,灶王爷摆放的位置也是大有讲究。灶王爷摆放位置最好在炉灶之上,因为炉灶正是灶王爷的寄身之所。
如果炉灶上方没有用来供奉的位置,则可将灶王爷供奉在厨房的南面,因为灶王爷五行属火,也适合于属火的南方位置。
不过灶王爷摆放位置需注意不能够让灶王爷看到锅里面的东西。大家祭灶肯定是希望有个好彩头,所以摆放灶王爷的方位千万别出错。
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
南方人在北方的小年这一天硬是让北方的灶王爷爷农历腊月24上天,今天想来太不妥了。天爷爷召见天下的灶王爷爷是分批召见的。北方23,南方24。往年我都是24送灶王爷爷上天,天爷爷不一定召见,所以前几年没得到庇佑。
今年身为南方人的我也打算入乡随俗了。今天是北方的'小年农历腊月23,北方灶王爷爷上天的日子。虽然没有包饺子,但是我包了粽子,也是肉馅的哈。没有糖瓜,用的冰糖代替了;
晚上邻居姐姐送来的炸火烧我也借花献佛的给灶王爷爷供上了;儿子还贴心的供上了瓶酸奶;两碗米饭;三柱香;灶王爷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全家平安幸福!
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2
今天腊月二十三,是腊月里一个较为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仅是小年还是民间送灶王爷的时间。
不过最初的祭灶应当是在腊月二十四,晋朝的《风土记》就有这样的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这一时间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期,此后皇家为了“节省开支”便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的这天顺便也把祭灶给安排了,从此北方便沿袭了腊月二三十进行祭灶的习惯,南方则依旧按照原来的时间进行。
由于稻米历来就是我们的根本主食,相较于西方的易于烘烤保存的面包而言,稻米无法实现一次煮熟长期保存,只能随食随煮。
“柴”就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七宝“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排在第一了,其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没有柴就意味没有煮熟食物的燃料,可以说饥荒的时候后面的六宝都可以没有,只要有柴还可以煮野菜树皮度日。
灶神的传说由此而来,据说是玉皇大帝派到凡间专门监察每家每户的作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便上天汇报,玉皇大帝便根据这些汇报来定赏罚,汇报完了又会在新年这天回来继续司职。
为了能够让灶王爷多说几句好话,民间百姓可谓是煞费苦心,这“忌3样吃3样做3样”便由此而来。
一,忌3样
民间关于宜忌的讲究最为繁多,而且几乎都是封建思想与迷信所致,这祭灶的忌讳亦是如此。首当其冲的就是“女不祭灶”,因为五行中灶为火,灶君为阳,所以也应当由代表阳的男性主祭。
其次就是传说中的灶王爷是个美男子,在“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下,他们认为灶王爷的心智会受到美色的干扰,而女子也容易因灶王爷的容貌而产生“红杏出墙”的念头。
所以古代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不许女性主祭的,不过让家庭主妇来主祭的地区也是存在的,上世纪的农村更变得非常普遍。所以忌与不忌似乎并不影响什么,不过是自身内心观念的体现罢了。
其次就是忌讳在小年这天杀生,俗话常说“过了小年就是年”,古人认为这是新年的开始,应当是喜庆的一天,而杀生无疑与这样的气氛极不相符。
所以他们通常都会在这天吃素,也有人在小年之前便准备好肉食。最后就是忌讳在小年讨债,本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人情世故里既辛苦又容易得罪人,如果在一年的'开始就讨债,那他这一年都会在讨债的路上。
同时也忌讳赊欠,这天买东西不能欠账,也不能赊账,因为俗话说“小年欠一天,新年欠一年”,谁也不想一直欠别人,同时也不想被别人一直欠,所以想从一年的开始起个好头。
二,吃三样
因为祭灶是跟灶王爷上天言事有关,所以还得先为他准备些好吃的。“祭灶糖”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地方称之为糖瓜,其作用都是一样的。
就是在祭灶当晚,当仪式进行到尾声的时候便在揭下的灶王爷画上用灶糖抹一下灶王爷的嘴巴,这就是俗语“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由来。
其次要吃的就是“煮玉米”,因为有了小年不杀生的习俗,所以很多山区都用吃玉米的习俗来庆祝,俗话“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便与此相关。
最后便是万能的节庆饮食——饺子,俗话说“出门饺子迎风面”,所以煮饺子是要给灶王爷送行,由于灶王爷是阳神,所以饺子数量也要用阳数也就是奇数,送完了再回锅后人就可以吃了。
同时这天的饺子馅很多地方都只用白菜,据说是跟“百财”谐音有关,寓意财运滚滚。
三,做3样
除了忌和吃,还有三样事情是祭灶这天需要做的。其一就是要在进贡上香祈福等祭灶仪式结束后取下灶王爷的画像,在用灶糖抹完灶王爷嘴巴后就要把这幅画像烧掉,只能烧不能撕以示恭送。
而再接灶神通常是在腊月三十除夕夜里吃过团圆饭后,此时将厨房灶台收拾干净再在神龛里贴上新的灶神像,也有一些地区是正月初四迎接灶神。
其二就是要在小年这天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清出来通通不要,一是象征辞旧迎新,二是吃饭的家当通常又拿来比喻来年的事业,三是团年的时候亲朋满座,破损的饭碗容易伤人。
其三就是做到全员参加,河南地区还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语,所以那些在外上工的家庭成员也要在这天赶回来。如果是干儿女则还需要带上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以表示是该家庭的正式成员。
总而言之,因为灶王爷的传说而衍生了五花八门的规矩。不过历史却证明这源于古时候人们的认知局限,如今祭灶的习俗已经不那么常见了。
其实早在古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灶神的待遇也逐渐江河日下,从最初的黄羊、豚酒到魏晋南北朝的“用酒灌醉”再到宋朝已经开始用“胶牙饧”来粘住灶神嘴巴的地步。
不过祭灶的初衷并非祭神,周朝的时候称之为“纪灶”,其目的是为了感恩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用“纪灶”的方式来纪念他们显然才是根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