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

时间:2024-03-02 13:46:24
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

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

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办奥理念,低碳则是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

  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1

据人民网报道,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电”。这意味着奥运历史上将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北京冬奥会也将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

此前已有媒体报道,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的“绿电”,全部来自风能富集的河北张北坝上地区,“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经不稳定、利用不充分的风能转换为清洁电力,汇聚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换流站,再输向北京,点亮万家灯火。

通过这样的能量转化,“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不再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成为一个有意味、有情趣、有意义的蜕变。当一盏盏璀璨的灯点亮“雪如意”“冰玉环”等建筑时,无疑会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想震荡。

这一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不仅展现出清洁能源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路径,更为冬奥场馆实现碳中和提供了坚强保障,从而让这届冬奥会“绿意盈盈”。

“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冬奥理念,本来就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地方。而从能源切入,尤其能展现中国践行“绿色办奥”的信心和态度。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冬奥文化广场的智慧路灯使用了“分布式光伏+储能”的“低碳”微电网绿电应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客观而言,与使用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全部采用“绿电”作为冬奥场馆的能源,确实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风能也好,太阳能也好,均存在不稳定、不充分、不匀称等问题,如何驯服大风、太阳光等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使之循规蹈矩,也都需要攻克一系列难题。

以风能为例,经过几年的攻关,通过采用柔性直流电网技术处理,加上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的支撑,经政府和市场共同发力,这已不再成为问题。不管是张家口赛区崇礼的场馆,还是北京的'场馆,均毫无例外地采用了来自张北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这一逆转背后,是强大的执行力,是踏石留痕的决心。

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使用“绿电”,也是探索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并网-消纳”的积极尝试,更为今后推进全国“绿电”使用,构建坚强、智能、清洁、高效的大电网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事实上,北京冬奥会的“绿意”,不仅仅体现在100%“绿电”。北京冬奥会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场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据披露,北京冬奥会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8成。

此外,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

再过20天,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将盛大开幕。到那时,当我们凝视着一盏盏晶莹的灯、一座座流光溢彩的场馆,眼前一定会感受到流动的风和灿烂的阳光。

  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2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绿色办奥”理念在筹备过程中贯彻得怎样?“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是个什么样子?

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北京冬奥会筹办6年以来,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及相关方面联合研究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制定119条具体措施,形成一批可持续成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高效利用

世界各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最大程度使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仍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冬奥会期间将变身“冰立方”,作为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地,实现水冰转换。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在发布会上特别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土地遗产更是被全新利用,如2008年的临时场馆“曲棍球场”被建设为现在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全新建设的北京冬奥村、主媒体中心也都是2008年提前预留的场地。

关于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北京冬奥组委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都有通盘设计。李森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是世界一流场馆,在筹办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建立了很好的协作和沟通机制,赛后将继续申办国际与国内赛事,通过高水平赛事带动场馆的运营。

除了竞技比赛,场馆在赛后会向社会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服务。李森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场芯部分预留两块标准冰场,赛后可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虽然承办的都是小众化、危险性高的比赛,但是场馆在设计规划时便在赛道下方1/3处预留了大众出发口,给大众提供坡度较缓的体验赛道。

全面碳中和目标将在北京冬奥会实现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办奥理念,低碳则是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北京冬奥会筹备阶段,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实施低碳管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我们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将超过8成。”李森表示,在此基础上,北京冬奥会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

刘玉民介绍,根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这背后,一方面得益于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都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采用了很多世界领先的新技术,使该电网成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电网。“通过这个电网,我们才可以把张北的绿色电力以极小的损耗,输送到三个赛区的所有场馆。”刘玉民说。

让冬奥红利可持续地惠及更多人

2015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延庆、张家口赛区周边的很多村庄都被冬奥会带动了起来,大量基础设施、酒店和场馆的修建使村庄的样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冬奥会确实对赛区周边地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推动了延庆加快建设最美冬奥城。”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在发布会上介绍,单从就业增收来说,延庆赛区就带动了70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高质量就业,特别是组建赛区周边张山营村民为主的海陀农民滑雪队,目前已有近百名农民滑雪队队员,其中有30多人取得了专业机构认定的资格证书,当上了滑雪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当地农民真正吃上了“冰雪饭”。

在张家口赛区,据不完全统计,崇礼目前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了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表示,为了让冬奥红利可持续地惠及更多人,张家口正积极培育富民增收的新业态,打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载体。

刘海峰说,张家口重点实施休闲消费载体提升工程,积极引入一批连锁商店、特色餐厅,大力推广奥运特许商品和冬奥美食崇礼菜单,加快发展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确保群众有收入、能就业、能致富,让端在手里的“雪饭碗”永远不会凉。

  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3

“冬奥会开幕在即,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就绪。”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用这句话作为了自己发言的开场白,坚定且自信。

13日,国新办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召开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回答记者关于“绿色办奥”的提问,也向世界展示着东道主的强大自信。

准备工作全面就绪

“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全部达到办赛要求,场馆化运行模式全面实行,赛会服务保障准备到位,宣传推广持续升温,特别是成功举办了系列国际测试赛,对筹办工作进行了实战检验。”

对于三周后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冰雪盛宴,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已经筹办了6年。

首钢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延庆建设“最美冬奥城”,张家口打造“亚洲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三个地区已成为冬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资料图:首都体育馆。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4个冰上场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绿色冬奥”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建成通车,承载着百年厚重历史的列车驶向冬奥赛场。

冬奥场馆赛后将全面向公众开放

当有记者问及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的场馆利用问题,李森的回答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中国对场馆赛后利用难题的完美回应。

北京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充分借鉴了北京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经验,新建全部场馆都制定了赛后利用计划,并且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统筹规划、同步设计,有效降低成本。

从积极举办高水平赛事、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到场馆的四季运营、场馆和地区的联动发展,其实早在设计之初场馆便考虑到如何向社会开放,例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全冰面设计以及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大众出发区。

1月12日,北海公园冰场上的游客。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点滴细节中,体现着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后延续全面冰雪热潮的渴望。据介绍,“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校园冰雪计划”等将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继续推进,到2025年全国冰雪运动特色校预计达到5000所。

从北京奥运到北京冬奥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场馆遗产。这是最好的传承。

从2008年到2022年,时间的打磨让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当夏季奥运会的热情与冬季奥运会的浪漫在北京相遇,当国家体育场“鸟巢”继北京奥运会后将再次成为奥运开闭幕式场地,当“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在这其中,凝结的是一代人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

雨后彩虹跨越“鸟巢”(国家体育场),市民驻足欣赏拍照。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北京冬奥会无可挑剔

发布会上,《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赛前报告》对外公布。该份报告总结了冬奥会目前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的背后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巴赫主席和帕森斯主席分别制作了祝贺视频。

在冲刺筹备阶段,北京冬奥会收获了自信也得到了世界的赞誉。

作为国际奥委会派往北京冬奥会的先遣团队负责人之一,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运行主任皮埃尔·杜克雷已来到北京一周时间,他表示,无论从场馆质量、服务水平,还是从人们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来说,北京冬奥会都已经准备就绪,而他在冬奥闭环之内也感觉非常安全。

资料图:崔景哲此前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副主席于再清先生介绍中国红工笔绘画 “为奥运喝彩”组委会提供

从涉奥人员抵京,到赛区闭环内的疫情防控,再到场馆的筹备,一切在井然有序地推进,北京也早已准备好向世界友人发出最后的诚挚邀约,静待2月4日的大幕拉开。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也曾在媒体致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的筹备情况是无可挑剔的。

当运动员赛前的兴奋与各界对北京冬奥会的期待相交融,一个古老又现代的国家正在张开双臂,喜迎八方。

当“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真的从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当“绿色冬奥”的理念贯穿始终,北京即将写下“双奥之城”最浓墨重彩的一笔。2月4日,国家体育场,灯光下的“鸟巢”将格外绚烂。

《北京冬奥会展现绿色办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