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
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微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工具,微信有好的一面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也有坏的一面那就是容易被坏人带进圈套,面对微信危信困境,该怎么办,看看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
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1
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
上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布的两起微信售假刑案引起社会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微信营销火爆。然而,在众多“微店”中,一些“微商”直接行骗,一些 “微商”公然销售假冒产品,社会上关于规范“微店”的声音始终未停。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已是移动互联时代必须破解的一个课题。
微信售假: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打开微信朋友圈,小伙伴们晒的图不再是美食、风景、自拍,而是面膜、化妆品、名牌箱包的产品图。极低的价格告诉人们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它们不是真的。同时人们也在纳闷,这些在“朋友圈”里卖假货的人,他们究竟出于哪些目的?
上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布了判决的两起微信售假刑案。案件主审法官发现,被告人多有正当工作,在“朋友圈”里卖东西是为了赚零花钱,而且他们的产权保护观念淡薄,很少有人意识到售假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瞄准“圈内人”
微信、QQ等当下流行的交友工具
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违法犯罪的工具和手段。近年来,除了络不实信息、个人隐私曝光等泛滥成灾之外,由微信、QQ等交友工具引发的诈骗、抢劫、——、盗窃、敲诈、传销、贩毒等违法事件时有发生。认为,微信已成为犯罪“新领地”,并非是危言耸听。
因此, 莫让微信沦为“危信”。首先,信息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责,强化的管理,应依法将论坛、微信、博客、搜索引擎等,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纳入专项许可范围。同时,要时刻保持“微信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态度。再者,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加强对电商、交易行为的管理,重点把握快递两个关键环节。特别是,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对行为实施专项管理,全程监控,发现“异常交易”情况,及时查处。严防成为贩毒等犯罪的又一个“出口”。
微信售假刑案,早已不是孤例
就在本月1日,36岁的何女士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何某也是杭州乃至浙江省内利用微信平台售假而获刑的第一人。
何女士老家在浙江台州,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职。丈夫经商,一开始生意做得很好,家境殷实。安稳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让她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后来,何某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辞去工作,安心在家当全职太太。可是,丈夫投资失败,完全改变了两个人的生活轨迹。
为何走上售假的路?何某说,丈夫瞒着她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用于投资,因为投资失败,不但公司破产,家里也变得一无所有,还欠了好几十万元的债。
事后,丈夫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回了台州老家。何某说,自己性格倔强,不愿再回老家找负心的丈夫,于是留在杭州找了份普通的工作。
要抚养孩子又要交房租,何某感到了生活压力。5月底,何某发现在广州的朋友小吴做起了“微商”,在微信上发布“香奈儿”、“古驰”等奢侈品A货的销售信息,对方还托她转发消息到朋友圈。
何某转发这些“奢侈品”的销售信息后,果然有生意上门,很多朋友都向她打听价格,想要购买。
想到身边一些朋友都喜欢这些“奢侈品”,而且身边也有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做代购,赚钱不少,何某于是决定做一名专职“微商”。
其实何某和她的朋友们大都知道,这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奢侈品”都是A货,也就是假货。短短几个月,何某发布的销售动态已达百余条,微信聊天窗口总是信息不断。截至12月,销售金额累计超过10万元。之后,因为上家被查,何某微信朋友圈售假也被暴露。
更早之前,江苏省常熟市一名民办幼儿园教师,因在微博微信兜售假药,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2万元。
在微信营销中,已被判刑的微信售假案可谓屈指可数。然而,微信售假的'“普及”却是令人瞠目。
微信如何走出危信困境2
打着买化妆品、面膜等幌子在购买毒品,然后以“埋地雷”方式将毒品藏在市区隐蔽地方,通过遥控指挥贩卖毒品。毒品交易双方自始至终不见面,自认为“安全系数”很高的贩毒团伙,最后还是栽在了郑州警方手下。27日,郑州警方向社会通报案件侦破情况。(
最近,一些利用微信等交友平台,出售伪劣化妆品、面膜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质疑。然而,不法之徒打着买卖化妆品、面膜等幌子,和微信中贩毒,更令人震惊。特别是,通过微信贩毒,毒贩可以“遥控指挥”,在朋友圈中寻找购买毒品的吸毒人员,毒品交易双方不必见面,相比传统的贩毒方式,更隐蔽、更“安全”。
众所周知,微信、QQ等交友工具的兴起,不仅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促进了人际关系的融合。特别是,微信交友,催生出了许许多多的诚挚友谊和美好爱情。然而,毕竟是虚拟世界,微信中结识的“知心朋友”,对于来说,也只是“陌生的朋友”;再者,中也良莠不齐,虽然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公民,但也有极少数的不法之徒。
国内现多起微信售假刑案
王某和黄某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两人还是租住在一起的好兄弟。看到“朋友圈”里流行卖各种商品,两人闲来无事一合计,决定也开始自己路,赚点零花钱。于是,两人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发布各类假冒品牌箱包及手表的照片,并在暂住地对外销售。
谁知没干多久,两人就被警方抓获。民警当场查获待售的假冒奢侈品。按照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涉案物品价值53.76万元。
与之相类似,韩某和孙某也是租住在一起的哥们。两人都有正式工作,想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卖点东西,贴补一些房租。两人于是购进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提包、皮夹,并通过手机微信发布商品图片信息,联系买家后对外销售。警方将两人抓获,并在暂住地查获假冒名牌包等。按照被侵权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涉案物品价值24.81万元。
法院认为,两起案件均为共同犯罪,被告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系犯罪未遂,依法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被告人自愿认罪,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依法从轻处罚。据此,法院以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对两起案件的4名被告人各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