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4节气顺口溜
一年24节气顺口溜,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我国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气候。记住24节气并不难,以下一年24节气顺口溜
一年24节气顺口溜1
1、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3、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
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
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
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
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年24节气顺口溜2
节气顺口溜
割麦种豆不用犁,有雨抓紧耩地皮。
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芒种有雨,芒种后日日雨。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芒种雨涟涟,夏至要旱田。
豆勒脖,一个豆粒打不着。
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节气顺口溜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大豆锄瓣,豇豆锄蔓。
枣花开,割小麦。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旱耪田,涝浇园。
芒种地里无青苗。
芒种无大雨,夏至有山洪。
战士爱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把式把式,离不开家什。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节气顺口溜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麦收要紧,秋收要稳。
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
得不得,麦芒水。
芒种打雷是早年。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浅播豆,半边露。
节气顺口溜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南京到北京,都耩隔耧青。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杈子不去掉,好像氓流把兜掏。
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蚂蚱蚂蚱,剩个楂楂。
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杏子黄,麦上场。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埋麦露豆晒芝麻。
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节气顺口溜
不怕棉儿小,就怕蝼蛄咬。
稻收塘泥麦收粪。
山岭薄地地瓜,高粱丰收在涝洼。
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难种田。
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堆。
地瓜栽壮秧,不栽嫩芽芽。
一壶水,浇五棵,地干也能保成活。
谷雨在月中,寻秧乱筑冲。
谷锄针,豆锄瓣。
谷雨种棉家家忙。
深栽茄子浅栽烟,想吃红薯地皮沾。
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圈满牲畜塘满鱼,门鸡鸭叫嘎嘎。
一年24节气顺口溜3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分辨节气的时间及指导农事的一种方法。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习俗都不一样。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据现流存下来的文献记述,商代时,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名称。周代时,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
汉代时,是我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二十四个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制订了《太初历》,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它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规律来确定的,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节气。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节气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