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离开妈妈心理变化

时间:2024-11-16 08:23:17
小孩离开妈妈心理变化

小孩离开妈妈心理变化也是比较多的,比如会导致孩子心里变得比较孤单,甚至还会出现哭闹,严重者就有可能会出现心理疾病,比如会出现焦虑症或者是孤独症

  小孩离开妈妈心理变化1

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适应能力并不是特别强,如果过早的离开妈妈,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给心理产生伤害,容易使孩子的心理缺乏安全感,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心,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而且还不愿意出门,对于孩子的心理打击也是比较大的,如果没有采取任何的心理开导或者是改善

很有可能会导致焦虑症或者是孤独症疾病的发生,一旦患有以上疾病之后,就有可能会对孩子的日后学习或者是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则需要带孩子及时到正规的医院精神科做检查,然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给予心理开导或者是用药的方法来治疗,这样才有利于不良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

小孩在年龄生长的过程当中,需要有父母的陪伴,还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发育。

  

01、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为和父母分离而引发的焦虑不安或者不开心的情绪反应,又称为离别焦虑。

当宝宝年龄大1岁左右时分离焦虑开始出现,1~3岁时的分离焦虑达到顶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分离焦虑?

02、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原因

1、安全感缺失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分离焦虑,是因为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开始清楚的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但由于此时的孩子还停留在“母婴共生”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离开自己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安全感的缺失导致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闹。

2、家长的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把孩子当作“掌中宝”,时时刻刻都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对孩子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味地满足孩子任何要求,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更加强烈,当家长不在孩子身边时,自然会通过哭闹来要挟。

3、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不适应

孩子的适应能力有限,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不能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以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尤其是到了陌生的环境,孩子会由一开始的恐惧,到情绪上的悲伤,再到行动上的挣扎哭闹,这其实是孩子适应不了陌生环境的一种表现。

孩子对陌生的恐惧越深刻,分离焦虑就会越明显。

若父母对孩子的心理焦虑听之任之,不做任何处理,那么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

03、分离焦虑有哪些危害?

☆ 影响心理健康

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内心处于极度恐惧之中,若这种心理状态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而任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内心安全感的极度缺失,对孩子心理健康发育有着不良影响。

☆ 出现生理上的一些病症反应

有的孩子由于分离焦虑的长期影响,甚至生理上会出现一些病症反应,比如:肚子疼、发烧等。还有的孩子会出现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受到惊吓等状况。

☆ 对智商造成一定影响

分离焦虑其实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在孩子幼儿期,智力发育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有很大的关系,当孩子长期处于分离焦虑的情绪中,大脑也会受到不利刺激。

那么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真的无计可施吗?其实不然,家长完全可以通过平时对孩子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的调整,来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04、三个方法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虽然说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每天哭闹对宝宝的身心健康不利,也会影响到大人的心情。所以妈妈们一定要狠心一点,学会这三个方法,帮宝宝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1、做好“分离缓冲”

琳琳是个两岁的女孩,妈妈每次上班之前都会吩咐琳琳:“妈妈要去上班了,但妈妈就去一小会儿,你跟奶奶在楼下和邻居小朋友玩会滑板车,等你玩完,妈妈就回来了。”

就在和琳琳沟通的过程中,奶奶找准时机就把琳琳带走了,为了让妈妈顺利上班,琳琳奶奶会带琳琳去阳台上看外面小朋友玩耍的情景,以此吸引琳琳的注意力,这样琳琳就会明白,等她和小朋友玩一会儿,妈妈就会准时回到自己身边。

像上面案例中的琳琳妈妈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就做的很对,琳琳妈妈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哭闹而选择陪孩子一起哭,而是告诉孩子自己离开的.时间和理由,并清楚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时候回来。这会让孩子心里有谱,觉得妈妈不会离开自己太长的时间。

而琳琳奶奶的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分离焦虑,孩子的情绪波动得到缓冲,所以减轻了琳琳哭闹情绪的心理震荡。

在这里,妈妈们一定要学会,在和宝宝分离时千万不要流露出留恋、依依不舍的状态,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分离的场面很痛苦,决定出门就要头也不回的离开,宝宝察觉不到妈妈的内心变化,便会更相信妈妈说的话,慢慢就会养成在家里等妈妈回来的好习惯。

2、给宝宝内心足够的安全感

面对和妈妈的分离,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大哭大闹的现象,有的宝宝只是稍微哭了一会儿,妈妈多解释一下,孩子状态就会恢复良好。这类型的宝宝平时也不太粘妈妈,妈妈不在的时候也能独立进行玩耍。

这种类型的宝宝是因为内心安全感的建立比较好。发展心理学认为:两岁以下的宝宝需要有规律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若父母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信任,相反,安全感极度缺失的孩子,就会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形成消极的品质。

所以在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家长更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必须要不断的巩固孩子的安全感。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仅仅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还要多照顾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在和父母分离时,孩子才不会太焦虑。

3、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

若家中一直是妈妈在照顾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对妈妈产生很严重的心理依赖,她妈妈离开时,孩子就会出现不适应。

所以平时妈妈可以多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适当的让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到孩子的照顾中,当孩子逐渐习惯于其他人的照顾,就会减少对妈妈的依赖。

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对父母是一种考验,对孩子更是一种成长。在应对孩子哭闹的问题上,父母一定要耐下心来,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及时帮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孩子这朵“花蕾”才能更好地绽放。

  小孩离开妈妈心理变化2

第一个心态历练 可能会反抗和挣扎

从宝宝出生,就跟妈妈有着独一无二的亲密连接,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虽有万般不舍,为了孩子,理智告诉自己,必须要跟孩子分离。而孩子的反应可能会更加强烈,因为没有自制力,因为缺乏安全感,他内心会面临一次崩塌,所以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挣扎和反抗,会哭闹,还会打人,这是一种痛苦的剥离。、

第二个心态历练 孩子会失望

当妈妈真的离开了自己,孩子的挣扎会明显降低,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在妥协,他在内心会对妈妈有一个失望的心态,你怎么可以离开我?不是说好最疼我的吗?此时的他对母爱有了第一次质疑,妈妈到底还爱不爱我?

  

第三个心态历练 达到和解

孩子开始接受这种状态,在和妈妈以后的相处中,明白了妈妈只是暂时离开,生活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个阶段,孩子跟照顾她的人产生了依赖感,在没有妈妈的地方,也能够自由地玩耍,不再那么黏着妈妈,实现了心理上的“断奶”。

这三个心态变化,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名词,叫做分离焦虑的心理缓冲期,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第二个阶段,当孩子对妈妈的爱产生质疑的时候,就需要妈妈在安慰孩子的时候,加强对爱的'强调,告诉孩子,妈妈一直是爱你的,让孩子放下心来。

而在孩子的第一个心态出现的时候,妈妈千万不要出现对比,你看人家谁谁谁都比你强,这反而更加激怒孩子,心态上更加摆正不过来。妈妈也不要不舍,于是很多妈妈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让这种分离回到零点,这其实是不对的,既然想好了,也是为了孩子好,就要立场坚定,迈出的第一步如果不成功,第二次的时候,就会更受不了。

孩子到了第三个心态,说明孩子的心态已经趋于成熟,在他的接受范围内,他完成了一次蜕变,当他度过了这个时期,就会更加有安全感,内心也会更有力量,其实,在母子的短暂相处的十几年中,要面临很多次分离,妈妈千万不要打断这个蜕变,要相信孩子有能力面对一切,这才会让他更有信心面对后面的每一次分离,心态上更加成熟和强大。

有时候,母子的分离,更多时候是妈妈接受不了,这其实也需要心理建设,要好好配合孩子,龙应台的那句话还没说完,“你站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小孩离开妈妈心理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