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空虚不由自主害怕

时间:2024-06-07 16:35:20
心空虚不由自主害怕

感觉心里空虚很难受可能与抑郁症、神经衰弱有关,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口服药物的方式治疗。

  心空虚不由自主害怕1

内心空虚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是心理治疗来进行。自我调整,主要是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提到日程来,增加掌控感和愉悦感,让自己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心理治疗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善不合理的认知,通过行为放松训练等方式来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建议平常多和人交流,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

  

感觉心里空虚很难受可能与抑郁症、神经衰弱有关,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口服药物的方式治疗。

1、抑郁症:抑郁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心理社会因素等,患者会出现焦虑、思维迟缓、无助、无望,还可能会出现心理空虚、难受、无精打采等症状。可以去医院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和医生谈话、交流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氟西丁分散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

2、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在长期紧张和高压下产生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心里空虚难受、精神易兴奋、疲乏,还可能会出现肌力减退、反应迟钝、激动等症状,可以去医院进行心理治疗,在心理医生专业支持下,消除顾虑,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地-西泮片、艾司唑-仑片等。

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可以去户外进行跑步,缓解紧张的情绪。

  心空虚不由自主害怕2

一、三种不同产出源

其实,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很早在他的作品《空心人》中曾写出“生命如此漫长,在渴望和痉挛之间,在潜能和存在之间,在本质和下降之间落下帷幕。因为你的所有是“这”,所以这就是世界的结束方式,并非轰然落幕,而是郁郁而终”。

该诗描绘的正是人们无聊、焦虑并存的生活状态,虽然是1925年但依然能让人感觉到空虚,那这种“空虚感”到底是什么呢?

近些年的研究认为,它是种复杂的主观感觉属于私人体验,不容易被别人看见和描述出来的模糊状态,属于「内在的空洞」范畴,仿佛和焦虑一样让人痛苦。犹如自我意识突然停滞,所做之事和个人发展与各方面关系网无法链接在一起,更无法感受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好像与外界隔着深厚的墙面,内心能体验到的是无尽的匮乏感。

被此困扰的人经常感到“无聊、孤独、被孤立”等消极情绪。它的产出源于三个方面:

从人格角度出发每个人都有多重人格,我们的内心混乱、随机或矛盾对立在一次次对峙中权衡利弊后进行和解。但问题在于人格即完整又分裂,为什么呢?

原因是,我们内心的冲突并不是来自不同部分的矛盾和斗争,而是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去对人格的不同部分进行「协调组织」。要知道它如同将军,每天需要把各种意见不合的部门给组织到一起并达成共识,使它们不会产生内杠,对你的主要命令快速执行。

可很多人在处理内在冲突时往往出现巨大错误,他们内心对某件事有两个以上不同看法要决策时,往往自己马上跳下裁判席,试图把其他对手全干掉,只保留一个。这种粗暴的方式会造成「白熊效应」,你越想让自己不要什么,那种想法就偏在你认知中频繁出现,令人久久不能忘却。

比如有些人大脑中产生辞职的想法后,脑中还会冒出该不该走?有没有合适的机会?外面环境怎么样?辞了能拿到年终奖吗?各种杂念让内心很拧巴,即使最后决定留下,你的状态也未必很好,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为什么产生此念头。

如果它长期停留在脑中,自己的日常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好比身边的人觉得你言语举动莫名其妙等。

这种内在模式是多数人的处事方式,无法真正的自我和解,因为一次次循环,进而遇到社交、健康等各方面问题会让心中这些冲突变得愈发严重。久而久之潜藏起来的倾向特定时刻会突然占据主导位置,不和谐的冲突也就油然而生。

在他人眼中有一类人看起来很老实、木讷,甚至有时会因性格比较冷漠而被排斥,其实此类人群中部分人属于“情感缺失”。

一般是某些社会性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它不是种疾病而是一种生活状态。

根据心理学调查表明,具有该特征的人通常表现出严重的自卑心理,即不自信、不善于与人交际、严重者也常常状态悲观等,习惯把自己关在狭小的社交空间中常常伴有狂躁心理。

由于各种外界要素的影响,当我们失去爱的动力(社交、关心等方面)时便会伤害到自我价值观,从而时常感到悲愤或抑郁,在时间的压缩下它会加大自我的.防御感。

这如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拉尔夫·格林森(Ralph Greenson)所强调的,人们不允许一些愿望存在时,这种愿望被压抑了下去,压抑到自己的意识都忘记它们的存在。

然而,在一次次被抹去时你只能用大片的空白来掩盖。

这让自我更难意识到那个一开始想压盖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于是想做而无法完成的事就变成“空期待”。那些不需要尝试就知道会失败的心愿,注定被白茫茫的虚空掩盖进潜意识的黑暗河流中,长此以往空虚感便成为你的朋友。

很多人说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准确而言完成目标的人同样也存在空虚的状态,为什么呢?

一种人是完成的目标可能不是内心真正想完成的目标,而是“社会目标”或“团队目标”。它如同任务一般,不得不做。没有真正的热爱投入进去,那肯定带来不了非常充实的感觉,对不对?

另一种人虽自身拥有目标但期望值过高,由于每次完成都非常困难但又有强迫型人格要求自己不得不做,那内心就会拧巴。

在完成后的一瞬间尽管非常快乐,可想起未来每次都要「循环往复」的做此事,心中的落差感会不自觉的上头,那伴随着空虚感也会随之而来,其根本元素是没有为目标寻找“意义”。

什么是意义呢?假设从我的角度来看,能从当下事情中感受到多少「满足感」和「价值感」,同时没有偏离自我出发的本心和长远的规划就是“意义”。

说到底,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发呢?

内心的冲突、情感的缺失、目标的状态三者任何某个元素都可以使人出现空虚,它是构成的基础条件;但这仅是表层,而空虚的本质实则是丧失「获得感」。

  

二、两大重要维度

什么是获得感呢?从字面意义理解为:「获得+感觉」。

它有物质和精神量方面,我把它理解为,当做某件事进行回顾时,有没有觉得有所收获和感到内心的满足,进而带着期望迎接下次做事欲望的到来。

反过来,很多人总是喜欢睡觉前制定第二天几点早起的时间或做事计划,然后次日又循环往复的'把碎片化时间投入到“游戏”或“刷短视频”中。于是晚上你就会感觉到精神空虚、无聊,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力感。

因此,对于那些短期就可以得到反馈的事情,它可能是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物(游戏、购物、逛街)会给自己增加时间束缚感,好处是能培养获得力。

三、找到空虚的蛔虫

比如:你感到空虚,可能是因日常社交太多,没有自己时间来思考未来人生是什么样?又或者部分人的空虚来自于职业的不稳定,不确定自己在企业的发展如何?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来源于“渐渐放弃自我,不再听从内心的期望和愿望”或“想听从内心”但现实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所以每个人的空虚造成的自我放弃也许是不自知、无意的,是因追求完美或寻求他人肯定的。

那么如何找到自我空虚形成的关键要素呢?这里有三个方面:

首先,人的大脑有偷懒习惯,有时身体虽然在做事,但(思维)不一定在哪儿了。有时想想过去的事或令人开心的片段,但总会陷入一些事情的自责或纠结中;有时想象未来基本没有美好的感受,大概率不可避免陷入焦虑中。

这种状态叫做思维闲逛(wandering),就是不加自主的胡思乱想,你以为是放松有时是种压力,你以为的压力有时反而是额外操心。

  心空虚不由自主害怕3

为了停止这种挥之不去的莫名其妙的空虚感,承认自己的情绪,你必须承认并接受它。

你可能无法控制每一种事情,但你可以控制你处理事情的态度。

你感到孤独吗?你是否感到奇怪的麻木?

如果你有这种感觉,请不要逃避,要承认自己有这种感觉,即使它很沉闷或难以被触及,我们好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处理这种情绪。

也许你想把不好的感觉情绪埋藏起来,或者试图忽略它们,因为不想浪费时间,宁愿去玩游戏或者逛街。

但是治愈的第一步是坐下来处理所有这些感觉,无论它们是好是坏。你所有的感觉都是有用的和重要的。

在反思和试图更好地理解这种挥之不去的空虚感的过程中,放下羞耻和责备。

你可能会感到一种羞耻感,在与空虚感斗争的同时,你也可能会感到极大的自我批评和内疚。

心理治疗师和作家艾玛·洛在她为《今日心理学》撰写的文章中指出,麻木只是为了能在令人绝望的`情况下更好的生存,而羞愧和自责会使人更加麻木。

虽然一开始会有挑战,但你需要消除任何自责,这样你才能成功地向前迈进。

  

确定你的空虚感的根本原因。

现在你已经承认了你一直以来的空虚感,是时候深入了解你这感受的根源了。

到底是什么在困扰着你?

也许你感到疲惫和焦虑,需要休息一下。也许你感到孤独,因为你觉得与你的朋友和家人之间有隔阂,或者也许你因为最近生活中的困难而感到麻木。

无论麻木的原因是什么,确定这些感觉,并找到它们来自哪里,这将会帮助你前进,因为你已经了解到你空虚的真正原因。

当你感到内心空虚、麻木或无望时,注意并欣赏你所拥有的一切。

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很容易被忽视,要花点时间暂停、反思和计算你的小确幸。

你对哪些事情感到感激?是什么让你每天都想从床上爬起来?是什么让你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坚持下去?

也许你感谢有一个支持你的家庭或有人为你遮风挡雨。

也许你感谢你的宠物一直陪伴在你身边。

或者,你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没有生过什么大病。

无论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或无关紧要的事情,都要记下来,写下来或打印出来。

使你想感谢的所有事情能够被清晰地看见,让你养成用积极的眼光看世界,来对抗那些负面的情绪。

《心空虚不由自主害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