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4-07-08 12:29:20
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

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最近几年因为玩游戏而猝死的病例让更多人开始警醒,及时戒除不良习惯,从入迷的坏习惯中抽身,否则,很可能发生意外,下面分享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

  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1

不仅“游戏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很多持续性复发的经常行为,包括烟瘾、酒瘾、麻将瘾、追剧、赌瘾、工作瘾、拖延瘾等,只要对某一种东西太过依赖,持续的时间、频率、强度、终止时间、情境等缺乏自控,都有可以称之为“瘾”,扰乱正常的生活习惯,视为心理疾病范畴。

从游戏开始出现的那天起,陆续有不同程度的人对此着迷,截止目前,已经不止一例,出现连续数日痴迷打游戏,然后被发现死亡,并且这种个例绝非一例,时有发生。

不管是游戏,还是其他的习惯性依赖行为,包括日常的一些无法戒除的经常性举动,只要不去做这件事,就会浑身难受,一定要做了,才会心安理得,恢复正常。甚至还有的人像鬼魂附身一样,失去控制力,行为不受意志支配,大脑里一片空白,就只会下意识的去做某一件习惯的事,主动意识想阻止,却没有办法阻止。

  

对于“瘾”的定义,范围较广,喜欢吃某一种事物,包括对影视剧、网络小说、刷朋友圈等成习惯,都是无法控制的下意识行为,而且这些与工作、生活关系不并不大的行为,有可能导致情绪萎靡、心理自卑、抑郁,认为自己有严重的“变态”倾向。

对某一件事一旦上了瘾,就会对其他东西失去兴趣、变得不再热情,被它牢牢的控制,而由此带来的伤害,会一直持续、扩散,到了无法收拾的程度,严重的会迷失自我,毁灭自己,波及旁人,以及家庭等集体。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对于一种上瘾的行为来说,仅靠意志力戒除,是不现实的,因为可能复发、可能难以凑效,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用另外一种新的尝试,来转移注意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时间,从不同的方面,来引导和分散,最后让这些上瘾的人回到生活正轨,重获心理健康。

在许多青少年的案例中,有些孩子原本健康、阳光、活泼、开朗,但因为打游戏入迷,长期依赖成了习惯,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然后变得厌学、性格孤僻,或者排斥集体活动、集体生活,家长和老师的劝导无济于事,即使打骂,也于事无补。

后来在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导师的帮助下,孩子意识到自己走入了误区,开始培养自己的'意志,并且转移注意力和兴趣,更多的把时间和精力参与到课外活动,不仅戒掉了游戏瘾,还成为了学校足球队的主力球员。

但与之相反的例子也有,单纯靠意志力和毅力控制,没多久就反弹,最后自我否定、抑郁、自闭······

90%的上瘾源于自己的不觉察、不注意,脆弱的心理素质、意志力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但学会心理调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获得心理康复。通过一定的专业辅导和外界引导,转移注意力和分散精力,可以很好的疏通和排解。

  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2

出现游戏成瘾精神病需要考虑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等。如果是沉迷于游戏,首先应该考虑与个人的特质有关,如性格内向、缺乏朋友、自控能力差等。

网络成瘾症的症状较轻时,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提高自控能力、转移注意力、合理安排时间等方法进行缓解,通常无需特殊的干预。但是,如果网络成瘾症的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而且长期无法缓解,那就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干预游戏成瘾精神病症的主要方法,需帮助游戏成瘾精神病患者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内心真实的需要,化解由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引发的内心痛苦,使成瘾者内心有力量承认并正视这个问题,意识到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需求,从而主动配合咨询。治疗时医生需给予需成瘾者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理解患者内心,帮助患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游戏成瘾精神病者需要进行抗焦虑药物治疗,如劳拉西泮;也可以服用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以解决情绪障碍。如果患者出现睡眠障碍,也可以服用艾司唑仑、佐匹克隆进行治疗;而对于神经衰弱的患者,也可以服用安神补脑液、谷维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家庭治疗

家长需减少对游戏成瘾精神病患者的责备,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恢复正常生物钟,转移对游戏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

家长需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协助患者完成治疗性家庭作业,同时改善造成患者心理行为问题的不良环境或教育方式。还需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和相互理解,从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改善症状。

因此,游戏成瘾精神病患者不仅需要患者个人的调整,也需要家庭的参与,甚至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努力。患者要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及时治疗,努力纠正游戏成瘾的问题。此外,父母也要对患者多一些关爱,减少家庭之间的误解或矛盾,增加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摆脱游戏成瘾症的困扰。

  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3

一、辨别游戏障碍的方法

连玩几天游戏就是病?错!

只有当严重程度达到了以下3条标准,且至少持续12个月时,才算“游戏障碍”:

1、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力减弱,如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终止时间等;

2、玩游戏的优先级高于日常生活和其他正常兴趣爱好;

3、尽管出现了负面后果(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了严重损害),仍无法停止游戏。

简单来说,并非爱玩游戏就是“游戏障碍”。因游戏影响了日常生活,且持续时间长达1年以上,才属于“生病”。

二、为什么会产生游戏障碍

青少年游戏成瘾,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同伴影响往往是游戏成瘾的最初形成因素。主要因素有:

1、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青少年未能形成完整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新鲜事物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少数人往往因自制力薄弱而深陷其中。

2、沟通和社交能力低

自卑造成孤独,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因内心压抑,通过玩游戏可以得到宣泄和释放,获得满足感。

3、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游戏成瘾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表现之一,患者将打游戏作为缓解焦虑、抑郁的重要手段。

  

三、游戏障碍如何治疗

1、社会心理干预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动机激励访谈、家庭治疗等对减少失控性游戏行为及促进长期康复有效。

2、药物治疗

目前没有针对游戏障碍具有临床适应症的药物,但游戏障碍者可能存在精神、躯体等健康问题以及共病,需要药物对症治疗。

四、如何预防游戏障碍

1、控制孩子日常游戏时间。

2、为孩子选择合适年龄段且有利于智力发展的游戏。

3、丰富孩子日常生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减少孩子的空虚感。

4、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陪伴,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打游戏成瘾的心理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