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关键现在分享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父母是什么样的?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父母是什么样的1
1、“嘴甜”的妈妈:善于肯定孩子微小的进步,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往往会对妈妈的话深信不疑。妈妈的鼓励,能让孩子获得勇气和自信心,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挫折和困难;而消极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气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成绩一落千丈,同时疏远亲子关系,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赞赏和鼓励。“嘴甜”的妈妈,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与赞扬,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给孩子及时地安慰,鼓励他多看自己的优点,并在下次取得小小进步时,给予他最真诚的鼓励。
我国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接受赛后采访时就表示,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母亲对自己的鼓励,每当她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会对她说:“你能行,你是最棒的”。
这句话对她的人生有很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她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很大程度都是这句话成就的。由此可见,一个懂得鼓励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鼓励,能让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2、“心大”的妈妈:不焦虑,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自由成长。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表明,关于“小孩健康”、“小孩教育”是家庭最为焦虑的两大问题。担心孩子学习不上进,怕他以后竞争不过别人……任何一件跟孩子有关的事情,搁在大部分妈妈身上,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妈妈喘不过气。
然而,妈妈的心越急,孩子越容易出问题,如今很多患心理障碍的孩子,大多和高压、焦虑的家教环境有关。没有一个孩子,会在妈妈无孔不入地“照看”下感到轻松,他只会觉得窒息。
唯有妈妈心大点,有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到从容淡定,孩子才有机会按着自己的节奏,一步步长大成人。“心大”的妈妈,是孩子的宝藏。她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时区,用合适的方式自由成长。
3、懂得“示弱”的妈妈:收拢起自己的翅膀,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现在的妈妈们,真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讲得了故事,做得了美汤,搂得了baby,懂得了琴棋,挣得了学费,想得了创意!简直就是超人+钢铁侠+奥特曼+大白的化身。
然而,无数的家庭案例表明:妈妈越厉害、越强势,孩子反而会变得更依赖父母,无法独立。适时地向孩子“示弱”,不仅能借此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力量,让孩子学会更多的技能,还能促进亲子感情,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更为重要的是向孩子示弱,能焕发孩子内心那份最纯朴的感情——爱与感恩。
高层次的“示弱”,不是“真软弱”或“真无能”,而是妈妈收拢起自己的翅膀,以“请帮我”代替“我帮你”,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是渴望独立的,希望自己能够帮大人的忙,这会让他们感到特别骄傲,觉得自己是妈妈的小帮手。所以,妈妈们不妨试着在生活上“示弱”,多让孩子帮帮自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从而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照顾和保护别人的意识。
在决策上“示弱”,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不仅唤醒孩子主动独立的本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还会提高孩子的参与度,从而营造一个更为温馨的家庭氛围。
4、“手懒”的`妈妈:拒绝“包办”,该“放手”时便“放手”。
有人说,“中国妈妈”是世界上最累的妈妈。我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习。早上给孩子做好早餐,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送他去上学;下午接他回家,陪他读书,给他检查作业,辅导功课……孩子所有的事情,妈妈都要大包大揽过来,以为自己勤快点,孩子轻松点,长大了就会体谅妈妈的付出和牺牲。
然而,妈妈们为孩子忙前顾后,累得心力交瘁,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领妈妈的“勤”,依然我行我素,调皮贪玩,成绩没有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
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出在“勤快”的自己身上。“全能保姆”式的宝妈不仅自己累,对孩子成长也不利。妈妈事事包办,不管大事情小事都替孩子做了,孩子缺乏锻炼机会,自理能力差,并且对妈妈依赖感十分强,缺乏主见。
由于妈妈太勤劳,反而养成了孩子的惰性。妈妈太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反而变得没有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是为大人学的,对大人产生依赖性。
习惯被照顾、被包办的孩子,非但不懂得知恩图报,还觉得妈妈所做的一切理所应当。现实生活中,越能干的妈妈,越容易养出“懒孩子”、“白眼狼”,反倒是妈妈“懒”一点,孩子才能“勤快”起来,变得懂事能干。
其实,在教育孩子上,妈妈们不需要太“负责”,适当地“偷个懒”,该“放手”时便“放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及责任心,并且孩子在完成事情之后,内心的成就感得到满足,这也是他自信心的来源之一。
5、 “上进”的妈妈: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妈妈想要培养出成大器的好孩子,是需要很多智慧的,温柔、善良知性、理性、有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近乎完美的人很少,占的越多对孩子教育越有益),最重要的是妈妈得有一颗上进的心,不断自我学习。
如果妈妈拥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意识,比如经常看书,丰富自己,那父母的这些习惯,也会深深影响着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孩子也会收获不断丰富自己的好习惯,从而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有一个妈妈,离婚后独自拉扯三个孩子长大。为了给孩子应有的生活和教育,她一天打三份工,竭尽所能找各种赚外快的机会。与此同时,她还不忘学习,还坚持在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虽然整个过程辛苦又拮据,但她的努力、上进和认真,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这位强大的女人,就是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的妈妈梅耶·马斯克。
埃隆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表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妈妈的影响。正是妈妈的认真专注、坚韧自强,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有样学样。
主持人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董卿看来,作为母亲,不能因为孩子而放弃自己的成长机会。所以,只有努力不断进步的妈妈,才更可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6:“爱自己”的妈妈:少一些“牺牲”,善待自己,精彩做自己。
有一个灵魂拷问,引发无数妈妈深思:“如果妈妈连自己都不爱,何谈爱孩子?”
作家苏芩说:“女人身上所有的焦虑和戾气,都是亏待出来的。”很多妈妈总觉得,有了孩子后,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什么都以孩子优先。为孩子牺牲,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为他而活,是一部分中国妈妈的现状。
如果你一味地为了做个"伟大的妈妈",而放弃了自我。你全部的追求和焦点会不断地向孩子倾斜,生活会逐渐失去平衡。那份亏待自己、牺牲自己的焦虑和戾气,换不来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反倒让孩子感到压力:妈妈这么生气、焦虑,都是我的问题。所以,真正的好妈妈,是先学会关爱自己。
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父母是什么样的2
1、父母品行好的家庭
作家托尔斯泰曾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人品是做人的根本,处世的底线。父母为人善良、有礼有节,孩子大多也会品行端正。
父母“粗口成脏”、有暴力倾向等言行,孩子可能就没有好的品行。
可见父母需要做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懂得尊重孩子的家庭
我们常对另一半、朋友说,要懂得互相尊重,感情方能长久。尊重不只是成人的专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
冰心说过:
“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就如家长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报兴趣班,而是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孩子有天赋的课程加以学习。
日常生活中,尽量可以让孩子做选择,而不是替孩子做选择。只是孩子做选择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做什么样的选择将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3、懂得情绪管理的家庭
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一个家庭如果长期传播负面情绪,遇到事情没有耐心、爱发火,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缺少耐心、做事急躁,也容易悲观。
医学研究表明,当代90%以上的疾病都与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有关。
对于大人来说,坏情绪不仅影响心情,还会影响健康。对孩子来说,情绪的伤害,容易造成心理缺陷。
4、好好说话的家庭
长大后面对各种压力,才懂得温和待人是多么美好的成语。它是基于理解和包容的品质,是一切温暖的力量。
父母说话温和,孩子的幸福感往往会很强。但,中国家庭常见的沟通模式是:刀子嘴豆腐心。
曾看过话题热搜:“被父母骂过最伤自尊的话”。
其中,7岁小男孩因为学习成绩差被爸妈骂“二百五”,在节目中孩子眼里闪着泪水恳求:“希望妈妈能多给我几次机会,不要叫我二百五。”
虽然知道父母本意是让孩子长记性,但,爱里面裹挟着伤害,没有几个孩子承受得住。
5、有规矩的家庭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或许有家长认为约束孩子,就是约束其自由其天性。
其实不然,就像《家庭教育》写到: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父母要懂得给孩子立规矩,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不舍得立规矩,放纵孩子的父母,往往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熊孩子。
那么什么年龄段给孩子立规矩是最好?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说,3-6岁的孩子通常被称作“潮湿的水泥期”,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是立规矩的最佳时间。
6、懂得认错的家庭
没有完美的孩子,同样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孩子会犯错,大人也会犯错。很多时候,家长只懂得教育孩子认错,但自己做错时“对不起”“爸爸、妈妈错了”这些字眼就难以开口,因为在很多家长眼里,给孩子认错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
其实不然,懂得认错的父母其实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会反省、有担当的父母会让孩子得到尊重和平等,那么孩子也成长为一个三观正、有担当的人。
7、懂得鼓励的家庭
从小到大,我们最不缺的是打压教育。而热衷打压式教育的人则是我们的父母,喜欢否定孩子、挖苦孩子、把孩子与其他小孩做对比,无数家长认为如果给孩子一点甜头、鼓励孩子,孩子就会飘了。
今年热播剧《二十不惑2》中,女孩梁爽对父亲的'控诉,值得深思。
“为什么我爸总这样,永远不站在我这边,永远在说我!”
“他永远就是在否定我,轻易地否定!我不求他感同身受,但起码的信任呢?”
现在社会压力很大,不只是成年人,孩子的学业、生活也很内卷,兴趣班、辅导班、在校读书排名等各种压力接踵而来,这时候父母的打压只会让孩子自卑、内向、焦虑、活得拧巴,长大成人后为了不再被父母打压,很多人选择远离原生家庭。
8、学会资源利用的家庭
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富裕,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兴趣班。在知识的获取上,很多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已经落后于一、二线的孩子,如果不学会合理利用网上的资源,那么孩子的见识只会来源于课本、身边人。
我们这一代人,在学习技能、选择大学专业、选择工作等,人生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基本上都来自父母。
但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获取不只是老师、父母,还有网络。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家长丢一部手机或者平板让孩子自己随便上网,这样只会让孩子沉迷短视频、游戏。
家长应该利用像类似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国图公开课、科普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文示范诵读、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免费在线资源,去引导孩子跟着名师、重点学校学习。
像画画、写作、弹琴、书法、课本学习、技能练习等,在网上也是应有尽有,家长要做的是找到孩子该阶段并且感兴趣的资源,坚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