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打自己脸是心理问题吗
生气打自己脸是心理问题吗,有很多人在情绪紧张,生气的时候就会打自己,主要是因为内心的压抑没有办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发泄出来才会这样子,生气打自己脸是心理问题吗。
生气打自己脸是心理问题吗1
生气打自己脸,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属于不合理发泄情绪的方式。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时,首先考虑为生理性因素,如青春期。排除生理性因素外,还需要考虑精神心理因素以及器质性疾病因素,此时需要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1、生理性因素:如青春期,青春期属于心理、身体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如果心理发育并未成熟,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出现生气打自己脸的行为。此时家人需要及时安慰患者,逐渐接受、适应心理和身体的变化;
2、精神心理因素:如情感性精神障碍,初期可能是由于各方面压力过大、环境影响或受到打击等多种因素,导致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倾向,包括抑郁症倾向、躁狂症倾向等,可能出现生气打自己脸的行为。若此类行为发生频率不高,建议以心理治疗为主,尽量消除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上述倾向的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逐步减少生气诱因,同时辅之以情感沟通,改善症状。如果任之发展,很可能会出现抑郁症、躁狂症等,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低落、自卑、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自杀等极端想法,而躁狂症患者还会出现情绪激动、无法控制等表现。此时属于心理疾病且需要进行相关治疗,建议患者到精神心理科进行检查,明确心理疾病类型,针对抑郁症可应用阿米替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针对躁狂症患者可通过氯丙嗪等镇定类药物治疗或锂盐治疗,改善症状;
3、器质性疾病因素:如颅内肿瘤,肿瘤可能会侵袭到额叶等掌管情绪的脑内区域,患者会出现精神异常表现,出现生气打自己脸的行为。此时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治疗,必要时行手术切除治疗。而对于癫痫疾病,由于患者会反复出现抽搐,常会合并存在抑郁症等精神障碍,也需要根据癫痫类型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还需要及时疏解患者情绪。
生气打自己脸是心理问题吗2
生气喜欢打自己脸的人,往往是性格强硬的人,有追求完美的情节;而且内心的压抑无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发泄出来。换句话说,有些事情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其在当时却忍了下来,之后积压在心里,又不曾与人交流,或者因为环境特殊而没有得到预期的帮助,久而久之就习惯自己把所有的压抑承担起来的习惯。
不是精神问题,只是当事人有一种对自己不满,又不愿意换个角度看待事情,所以产生了自行惩罚的行为。这不是精神问题,只是性格过于偏激而已。其这样将来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所以必须现在开始给予一定的帮助。
生气:
生气,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俗话说“气大伤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气冲冲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美国雅虎网”载文曾指出,生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可是全方位的。
伤害肠胃
经常听人说“气饱了”,这是因为愤怒的情绪会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会导致胃溃疡。当你生气时,不妨先做以下三件事:
1、马上喝一杯水。研究发现,水不但能平复你的情绪,还能帮助机体排出游离脂肪酸。
2、赶快坐下。站立时,激素分泌相对较快,如果想发火,赶紧坐下,就能大大减少冲动。
3、深呼吸。这个动作能刺激体内负责镇静的副交感神经,对抗交感神经的兴奋,还能缓解胃部不适。
皮肤长斑
美国一项对5000名脸上长斑的女性研究显示,当她们情绪差时,任何药物对色斑的治疗都不明显,但减少生气次数,色斑就会消退。
增加肝脏脂肪
生气时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游离脂肪酸增加。游离脂肪酸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它对肝细胞就像美食对身材,缺了不行,多了有害。
心律不齐
生气会让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大量血液冲向大脑和面部,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脏为了供应足够的氧气,只能加倍工作,从而引起心律不齐。
生气打自己脸是心理问题吗3
一位来访者向我求助,说她自己每次难过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具有充满攻击性的举动,比如会用尖锐的东西划自己、或者自己打自己耳光,用这些肉体上的痛苦,来缓解精神上的伤痛。
并且对于这种情况,她自己也意识到不好,但是每当情绪上来,自己又控制不住,旁边的人也劝不住。因此,她觉得十分崩溃,想知道如何才能改掉这种伤害自身的习惯。
其实,这位求助者的自我攻击行为属于一种正常的表现。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察觉到一些类似的自我攻击行为,只是程度很低,你并未察觉而已。
例如,在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充满攻击性的行为,包括对于自己的精神攻击,可以是暴饮暴食,或者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惩罚自己不吃不喝,甚至自杀等等。
对于外部的攻击,可以是乱摔东西,说一些极其难听的话伤害亲近的人等。这些由于情绪失控引发的攻击性行为,后果有轻有重,且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确确实实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伤害。
正如刚刚那位来访者所描述的一样,在发生了这些攻击性行为之后,个体常常会感到深深的内疚感、自责感,并给自己贴上“软弱”,“冲动”,“有毛病”这些不好的标签,认为自己是一个很糟糕的人,这样行为最终加剧了心里的.悲伤、自责状态。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出现了自我攻击行为,并不是说这个人性格很不好或是不够成熟,而只是因为当我们情绪起伏很大、超出自身承受范围时,我们就会用一些方式将情绪发泄出来。
而有的人,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不习惯将自己的悲伤、愤怒等情绪状态向他人表达,于是总是将这些情绪全部发泄给自己,甚至伤害自己。
通过这样的方式,也的确能够缓解他们当下所遭受的情绪上的痛苦,使他们获得一种对于自我的控制感。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建议,以后发生类似的情况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你之所以产生这些反应,是因为你的压力过大了,这是身体给你的一个信号,你及时去调整就好,不用过于担心、自责。
为了减少这些自我攻击的伤害性行为,不妨试试如下几个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深呼吸,做一个冥想
人的情绪产生变化时,往往难以被我们及时觉察到。只有先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状态,才能对其作出调整。因此,可以在你感到想发脾气或者哭泣时,先觉察一下自己当下是什么感受,深呼吸尽量平静下来,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想发脾气或者哭泣。
转移注意力,调解身体
当你情绪激动时,你可能很难从认知层面控制自己,不妨试着行动起来,让自己投入到其他事情中。比如去洗个脸、出门去逛街、看个电影、跑跑步等。
寻求外界的帮助
你不一定非要自己消化情绪,可以试着将你的感受说出来,向自己的朋友、亲人、或者心理咨询师倾诉,去寻求精神层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