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表现在哪方面

时间:2024-08-11 02:14:20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表现在哪方面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表现在哪方面,经济延续复苏的方向没有变化,但复苏的斜率偏低、结构性特征进一步增强,经济恢复的不平衡、不均衡仍然是复苏的主要约束,那么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表现在哪方面?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表现在哪方面1

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表现在?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其二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高。其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

四是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主要表现在?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性。进入2021年以后,全球疫情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控制,但世界经济却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强劲复苏

第二,疫情冲击导致全球失衡的加剧。2006年以后,全球失衡进入实质性调整过程,经常项目失衡占世界GDP的比重不断下降,2020年疫情冲击下,全球失衡调整过程逆转,失衡再次加剧。

第三,第三波全球疫情带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逆转的风险。7月份以来全球疫情再次反弹,14天新增确诊数从7月初的510万左右增至8月底的910万左右。

  

三、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的主要表现?

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性凸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大规模应对政策,推动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反弹,但四季度欧美疫情再次大规模暴发,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到一定影响。

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主要经济体将延续宽松政策取向,全球范围内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将持续提升,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疫情走势仍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债务水平大幅攀升、宏观政策空间受限、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中长期增长仍面临较强风险挑战

四、2021世界经济复苏表现在?

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表现各国货币汇率水平在适当的空间波动,各国的进出口的水平在稳定上升,投资也在稳步推进中。

也就中国常说的消费,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各国在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还是很大的,都开始紧缩货币,消费也在初步的恢复中,中国和各国贸易也在初步恢复中,各国的投资在初步恢复正常。

只有各国之间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是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走势。也是未来产业链发展方向。

五、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

新旧动能转化

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经济学概念。新旧动能转换即通过新模式代替旧模式,新业态代替旧业态,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代替旧材料旧能源,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外延增长型向内涵增长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是增长向发展转换,核心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机制的转换——价格机制向价值机制转换、交易成本降低向附加值提高转换、边际效率提高向边际效益提高转换、经济规模向规模经济转换、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换、跟爬模式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换、GDP经济向幸福经济转换,理论基础是对称平衡论。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表现在哪方面2

疲弱的经济复苏

自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但其向上攀升的势头却日益疲弱,并且表现得参差不齐,以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用“太慢、太脆弱、太不均衡”来形容本轮经济复苏。

为此,联合国、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几乎所有国际组织每年都要多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期。

IMF在2015年里先后四次下调了未来经济增长预期,其在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预计,世界经济2016年将增长3.4%,虽较2015年的3.1%有所提高,但仍然相当缓慢。稍早之前,世行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则称,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15年的2.4%提高至2.9%,但低于去年6月时预估的3.3%。

  

发达经济体艰难爬坡

在过去20年中,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此消彼长,总体上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演化。但在最近3年里美国在恢复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方面赢得了明显的成功,重新登上了曾经把持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增长首要驱动者的地位。

2013、2014和2015三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分别达到2.3%、2.8%和3.1%,不仅超出预期,而且不断加速的势头似乎昭示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和可持续性。这也是去年12月美联储决意升息的基础。

然而,正如美国国内对美联储的升息存在激烈分歧那样,也有人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增长的根基并不稳健,增长动力有减弱迹象,甚至判断这一轮微弱的经济扩张期已经接近尾声。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制造业、对外贸易以及企业核心资本开支等数据均不甚理想。

与此同时,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近年来不断两极化的民意所造成的潜在政治风险也可能不利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这一点,可以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许多言论中窥得端倪。

相比于总体前景看好的美国,欧洲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自2010年以来,持续深化发酵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一直是悬在世界头上的头号警报,以至于2011年9月马赛G7会议期间,一位与会美国高官毫不客气地说“世界经济75%的困难”都是欧元区造成的。过去几年里,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政府也一再向欧洲领导人施压,要求它们采取果断措施,以切实提振经济。

一般来说,对欧洲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体,也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分别有1/5和1/4的出口产品销往欧洲。如果欧洲发生严重的解决衰退,势必影响到美国和中国以及其他许多与欧洲存在重要贸易关系的国家,例如俄罗斯。

鉴于美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与欧洲的贸易占其经济的比重不高,而中国则是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欧洲经济的衰退对中国的挑战要比对美国大得多。

但第二,更危险的'还在于越来越多的欧元区国家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而引发的欧元区金融体系全面崩溃,甚至欧元区本身的解体。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会毫无疑问地将整个世界拖入第二次大萧条。今天已很少有人记得,上一次大萧条的主要导火索之一,正是奥地利和德国银行的连环纷纷破产。由于美国的金融机构拥有许多欧洲方面的敞口,所以在金融方面美国可能会比中国受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欧债危机最危急时的2011年,当下欧洲的整体状况看起来已露出了些许曙光。2015年和2016年,欧元区经济预计将分别增长1.3%和1.7%。在该地区最大的几个经济体中,意大利经济预计将连续三年缩水,法国经济陷入停滞,就连多年来势头一直良好的德国也急速放缓了增长的步伐。

不过,也有一些原先陷入严重债务危机的国家重拾增长动力,其中西班牙有着明星般的表现,它去年的经济增速可望超过3%,是此前预期的两倍。葡萄牙、爱尔兰、拉脱维亚等国也有不俗的表现,只是他们的经济体量不足以向外部辐射。最近两三个月,欧洲的制造业增速已升至两年来的高位,也令人对未来有所看好。

在另一方面,债务危机本身也有所缓解。数据显示,欧元区2015年的财政赤字很有可能低于3%,一些国家的公共财政重建和金融系统整固也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当前欧洲经济中的最大制约因素依然是两个:第一,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第二,通货紧缩的威胁。

新兴市场的“新常态”

中国是这一轮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的触发者之一。新年伊始,受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大幅下挫的冲击,新年第一个交易日里,沪深股市便触发刚刚启用的熔断机制。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中国内地股市再次两度触发熔断,以至于中国监管当局在压力之下不得不紧急宣布暂停这一初衷旨在使市场免受因非理性抛售而造成更大损失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事实上,短短半年多来,上证指数已从本轮行情最高时跌去将近一半。

虽然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对中国经济长期的看好,但目前似乎都还不足以完全化解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

的确,中国经济极度不平衡,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储蓄率、浪费极大的高投资率、高债务率以及大量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再平衡”过程,但它们无一是能够轻松解决的。过去三年多来,作为中国经济支柱的制造业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用中国领导者的话来说,中国经济的现状是“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逐步显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实现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和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十分艰难”的过程。

如果说美国和西方发达经济体应该由重视消费转型重视投资的话,中国则恰好相反,这就是全球范围内的“再平衡”。而在这一“再平衡”过程中,按照的说法,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这么多年来,世界经济界的一个最大的共识可能就是:我们已经见证了数十年的轻松实现8%、甚至两位数以上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但当这一天真的来到时,世界却仍然显得措手不及。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如此之大,又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商品贸易国,因而它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可以说几乎达到了美国经济全盛时的程度。过去有句话说,“美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今天这句话依然正确,只是还要加上下半句:“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

很大程度上说,未来全球增长的前景将日益取决于中国经济的放缓程度。

好在由于中央财政整体上尚属稳固,货币政策也未向美欧那样用到极致,中国政府的政策武器库里依然有不少可以用于应急的弹药。

此外,即便GDP增长下降至7%甚至6.5%以下,这仍然是很高的增速。中国经济在总量上早已今非昔比,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首席经济学家保罗·谢尔德(Paul Sheard)表示,“就对全球GDP的增加而言,中国今年6.9%的GDP增长相当于2009年大约14%的增长。”

当然,有一点需要全世界提前做好准备,即便中国能够平稳地转向服务业主导的消费驱动型的新增长模式,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能够支撑大宗商品市场的日子显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同于发达经济体内部的冷热分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几乎是出现了全面的“结构性放缓”。事实上,新兴世界的弱点已暴露出来一段时间了。

只是在过去年景很好的那些时代,单凭廉价货币和丰厚大宗商品利润便能为资源出口型新兴经济体带来轻松的高增长,而大多数亚洲新兴经济体也只需坚持“扩大出口”这条简单的经济策略,就能实现强劲的经济成长。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好年景”得来容易,多年来,没有几个新兴国家建立起了那种足以推动它们跻身世界一流富国行列的多元化高效经济。

然而,这样的好运已经过去。由于本轮经济危机造成了战后发达经济体内部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它们的消费能力随之大打折扣,这使得新兴经济体对它们的出口遭受前所未有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自身的弱点和缺陷便暴露无余:首先,它们的金融体系和政府监管远不如发达国家那么坚固和完善;

其次,发达经济体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很可能对它们产生的外溢效应,例如严重的资金外逃;此外,有些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和企业有过高的负债,随着美元汇率的升值,其偿债成本水涨船高。

许多机构认为,由于外部环境危机四伏、内部结构性弊端重重,当前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疲弱问题或许比之前的预估更大,也更持久。为了落入避免经济学家经常提及的“中等收入陷阱”,新兴经济体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性改革,清除阻碍经济增长的一切制度性障碍,但这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从亚洲到拉美,再到非洲,除了印度以外,所有的新兴经济体在未来几年都将面临增长显著放缓的局面,而在其中,“金砖国家”中的俄罗斯和巴西以及拉美的阿根廷等国家则已经或将要陷入衰退。

危机终结于起点?

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远来看,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是世界经济摆脱“后危机时代”,成功重回正轨的最重要的基础。本文从世界各国的“横向”视角审视了当今全球经济的概貌,在本文的下篇中,我还将从“纵向”,即当今世界经济中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如通货紧缩风险、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和全球化倒退等——来进一步剖析走出危机的对策。

美联储上月的升息拉开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幕,这宣告了廉价美元时代即将结束。接下来的总体趋势是,充溢于全球各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内的流动性将会重新回流华尔街。如果我们运气不错,世界经济得以有惊无险地度过未来的一段不确定期的话,那么,全球金融危机最后将终结于它的起点。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表现在哪方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