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时间:2024-09-13 08:23:18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

信息素养、读写素养、创新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1

1、信息素养:

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等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读写素养:

包括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表达等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创新素养: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能力,以及运用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责任感:

包括社会责任意识、参与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公共事务等能力,以及运用社会责任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还提出了八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学习力、创新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些核心素养都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是:

1、要有执着的教育情怀。

2、要具有扎实强硬的专业素养。

3、要具有娴熟的教育艺术。

4、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

八大能力是:理想力,创新力,学习力,思想力,精进力,表达力、发展力以及艺术力。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

开展主持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记忆认知、动手沟通、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验技术。

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执行各项教育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

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2

一、明确课程性质,彰显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课程标准(年版)》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课程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载体,直接关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坚持培根铸魂育人,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课程彰显思想与价值引领功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提炼五大核心素养,形成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年版)》实现了对三维目标的传承与超越,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视角来阐述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年版)》提炼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培养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是指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是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治观念是指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责任意识是指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大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每个核心素养各有侧重、各有指向,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培养的五大核心素养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侧重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前后有机衔接,呈现出不断递进的关系。

其中,“政治认同”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都提出的首要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与高中阶段的“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有机衔接,后者是前者的进阶和提升,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思政课目标培养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则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特征和需求。

《课程标准(年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展开,聚焦核心素养阐述课程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建构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开展评价与考试命题,呈现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和实施体系。

三、注重学段衔接,体现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设计

为深入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

根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课程标准(年版)》基于五大核心素养,统整设计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